当前位置: 贵州招生网 > 毕节招生学校 > 毕节高中学校 > 贵州黔西县第二中学 > 学校新闻 >
时间:2020-10-14 来源:贵州黔西县第二中学 浏览:350次
学费380元/学期,书费、校服费等代收费用,具实代为收取,如有预收,多退少补。
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,集体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,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是集体备课的载体和依托,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狠抓高效课堂开始。具体实施要求如下。
1、超前备课,集体研讨,轮流主备。
由各教研组长提前统筹安排,各备课组长具体选定备课内容并确定轮流主备教师。主备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,然后由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,主备教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,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、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、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,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,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、重点问题要求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并形成基本共识。
2、形成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 文本。
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 是集体备课的载体和依托,又是教案、学案、笔记、作业和练习册的统一体。主备教师至少提前1周将研讨达成共识的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初稿写出来,分发给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初审,初审后由备课组长召集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,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,然后交给备课组长及教研组长审核签字,制成正式电子和纸质文本,并及时将电子和纸质文本交教务处存档,至少提前两天印刷出来,分发给备课组的每位教师,并在课前提前一天发给学生,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,发现问题,完成“课前教学”;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,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看书, 通过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,在课堂上讨论交流,合作探究,分析问题,完成“课中教学”;当堂进行达标训练,及时得到反馈,解决学生问题,完成“课后教学”。课后,教师要在“高效课堂教·学案”上的空白处作相关笔记并填写“课后记”,学生填写“学后记”,用作下次集体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和完善,每次的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在内容上要互相衔接和延伸。
“教·学案”的撰写及使用,教科处和教务处将实行过程追踪,纳入教学常规项目评价,分管校长和校长不定期抽查。
3、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的基本要求。
(1)文本格式
以黔西二中校徽图案和黔西二中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字样作为标题,标题下面要注明科目、课题、课型、年级、主备人、审核人、时间等,具体格式每学期开学在学校网站下载。在版面方面,均使用8K和16K纸,原则上一节课使用不超过16K纸的正反两面或8K纸的一面,不准出现空页现象。
(2)内容
内容上体现有教学目标(知识目标、技能目标、情感态度、学习策略等)、教学重难点、知识点梳理或课前指导、教学方法指导、当堂训练检测题、拓展提高检测题、课(学)后记等内容。学习目标要明确,注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,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,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精选材料,注重“教学合一”、注重学生的学习。不同学科、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“教·学案”在内容上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,但在设计上要有下一节课内容的衔接。
(3)设计使用
第一,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好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,在上课前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以了解学情,再次进行课前备课,原则上可以不再布置其他课外作业。
第二,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要做到“三精三必”。精选,指精选教学方法、内容、习题、例题、提出的问题,落实在集体备课上。精讲,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,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,不要满堂灌,达到“教”与“学”的良性循环,落实到启发解惑上。精练,指课上多练,集体训练,人人动脑,人人动手,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。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,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,及时反馈。“三必”——有发必改、有改必评、有评必补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。以“精”来提高质量,以“必”来调控负担,贵在“精”字,重在“必”字,功在课外,质在课内。
第三,高效课堂“教·学案”中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,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,暴露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困难、障碍、疑问和错误;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。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,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,重点、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,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,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,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,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。
第四,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手段,在抓住重点、凸显难点、破解疑点上下功夫,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,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;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,少讲、少问、少板书,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,精讲教学重难点,根据教材内容,灵活使用教学手段,做到寓教于趣、寓教于乐、寓教于情,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;教师必须激励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通过平等、民主的师生交往,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。
网上报名登记
提交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