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贵州招生网 > 毕节招生学校 > 毕节高中学校 > 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 > 学校新闻 >
时间:2020-10-16 来源: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 浏览:650次
2019年学校计划招生1200人,其中统招生600人、配额生600人;
文化传承人类文明,教育推进文化发展。1927年,作为僻壤穷乡的古平远织金,不论城邑或乡镇,私塾教育和小学堂编班的初级教育已然兴起,但是,作为层次稍高的初中教育,依然是个空白。目睹家乡青少年小学毕业需要进一步深造和提高时,则需外出求学,寄寓他乡的现实,彼时的先贤和达人们,奔走呼告,身体力行,凭自己的微力,创博大之志向。于是,以王仲芳、王季芳昆仲为首创办的初中教育—“织金中学”最初以私办的形式应家乡应运而生。她是一颗中等文化教育的星火,播撒在了偏远落后的织金土地上,开启了织金初中文化教育的先河。至此,古老的土地,注入了精神文化的血液;贫乏的织金,开始了薪火传递的文明。
王仲芳(1887--1959)织金中学的首创者。字肇义,平远州城大东门新桥人(今织金县城龙潭坎河岸旁),其少入读私塾,后考进省立师范学校深造,毕业后在织金城乡多地任教。因其教育的职业,深感家乡青少年小学毕业后的求学艰难,深造不再,触动了先生意欲创办初中教育的志向。于是,宣传呼告,足迹踏遍城乡;筹措资财,奔走名家富户;因陋就简,首创织金中学;百折不挠,扶既倒于再兴。
王季芳(1895—1947)、仲芳胞弟,1916年贵州省立师范毕业,曾任织金县高、初两级小学堂校长。为支持胞兄开办织金初级中学教育,提供房舍和土地。王氏昆仲,堪称织金中等学校教育的先驱。
织金中学的诞生,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彼时彼地,好比贫家的婴孩,家人宠爱为宝,旁人和当局则冷漠视之,甚而有的还横加责难。这正如织金中学创办不久,曾遭来视察的省厅督导尹占清的指责,并不顾民情民意而强要停办一样命运多舛。后经多方不懈努力,方得以恢复,承认立案,由民转公,不断壮大。
到了四十年代中期,织金中学学生由最初的几十人增至了二百多人,班级从一个班增至六个班,教职工从几人增至三十二人。这一举措,大大地为织金青少年一代的求学上进敞开了方便之门,为织金地方培养人才、多出人才奠定了基础。1949年,由于时局的动荡不稳,织金中学被迫停课。11月,解放伊始,全体教师派到毕节学习。
1950年4月前,土匪猖獗,叛乱扰民,攻打政府,戕害干部。5月,织金二次解放,织金中学筹备复课,酝酿开学。9月12日,正式复课。由于受时局的影响,学生流失严重,仅有两个班级, 89名学生;教师由于多方原因,仅有7人,工人5人。时任县政委(县委书记)的吕栋兼任织金中学校长,刘为松为教导主任。翌年二月,毕节专员公署派黄行生专任副校长,主持工作。8月,招收初一新生34人。对原有学生初一下9名、初三上8名、初二下11名,经请示省教育厅并得其批复后分别并入黔西初一下9名,初三上8名;初二下11名并入大方。
1952年2月,招收春季始业初中一个班,学生29人;8月,招收初中一个班47人。7—10月,全体教师到贵阳参加思想改造学习。8月,原副校长黄行生调上海学习;10月,刘贻桢调来接任副校长,主持工作。至此,织金中学在刘贻桢校长的带领下,开启了纪律严明、教学认真、勤工俭学的新时代。
刘贻桢(1922—1986),毕节人,贵大工业学院附设工业学校机械技术科毕业。解放前,任毕节弘毅中学、松桃师范学校、贵阳高级商业学校教员、教导主任。解放后,任毕节中学、威宁中学教导主任、副校长,1952年10月,调任织金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。
在刘贻桢校长到校至文革前夕十多年的管理下,织金中学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,有效的教育教学,积极的劳动态度,务实的校园建设。这些,不论是新校区校舍修建,还是六寨坡山头造林;也不论是挖基础运石料,还是种土地找肥源;或者是晚自习探讨被干预,还是早读课迟到受处罚。都成了人们美好的回忆,难忘的经历,斯人的崇敬。
1953年7月,织金中学解放后的首届初中毕业生16人毕业。1956年4月14日,织金中学选新址建校计划报告得县人民委员会批准,县委确定织金中学由原校址“文腾书院”迁北门六寨坡基建。师生课余时间参加劳动。12月,建成教学楼(称56楼)、饭厅、厕所各一幢。1957年3月,织金中学迁北门六寨坡。1958年8月,织金中学始办高中,招收高一新生一个班34人。9月,刘贻桢校长到北京学习,10月回来后向全校师生传达党的“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,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的教育方针。1959年5月7日,起用新校名印章“贵州省织金中学”,原名“贵州省织金初级中学”印章废止。是年10月,织金中学规模14个班,其中:高中4个班,初中10个班(初一6个班,初三、初二各2个班),学生总数688人,初中509人,高中179人,教职工31人。
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需要,1960年5月24日,织金中学以织中建字第二号文向县文教局、县基建办提出“增添建筑面积报告”,全校师生在保证教学的原则下,挖三千多立方土方,铺二百多米运石料铁轨,烧十五万斤石灰,三十个师生组成的解料队伍到120里以外的山区进行木材砍伐,解枋板1600块,从道路险峻的山区运回抬担横梁七十余根,建成了三层的教学楼—六零楼。1961年7月,织金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33人毕业。1963年5月23日,织金中学起用新校名印章“贵州省织金第一中学”,原“贵州省织金中学”印章废止。六十年代中后期,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。
网上报名登记
提交报名